中国竹文化
分类: 传统文化
礼仪词典
编辑 : 礼仪知识
发布 : 08-10
阅读 :1243
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竹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,从认识竹、种竹、用竹到升化成文字、绘画、文艺作品、人格力量的物质和精神、财富的总和。中国竹文化已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遗风,广为播散,流传濡染不息。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,竹文化的发源地,正如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深入研究中国科学史后认为,东亚文明乃是“竹子文明”!早在人类蒙昧时期,《弹歌》就有“断竹、续竹、飞土、逐肉”。证明7000多年前,我国先民们便开始认识竹和用竹;在湖南洞庭湖新石器遗址有竹墙残迹,证明在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竹就用于建筑;在浙江钱山漾遗址(距今5300-4200年)有竹箩、篮、簸箕、箪等出土文物,证明竹用于日常生产、生活有5000年左右历史;中国人用竹筷、食竹笋已有2500多年历史;2200年前兴建的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-都江堰,就是竹用农田水利建设的典范;竹用于交通是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;用竹于军事是在南宋以后;竹用于造纸是始于晋代。
竹与我国的文字、文学艺术、绘画等均有密切关系。竹的文字符号最早出现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陶器上,其后形成竹部首的甲骨文字,到了清代康熙年间(公元1663-1722),竹部首的文字就发展到960个;竹是中国音乐、诗文、绘画的重要题材,从《诗经》开始,咏竹的诗文历代皆有名人佳作。晋代有“竹林七贤”,唐有“竹溪六隐”;晋代戴凯于公元317-420年就著有《竹谱》、《笋谱》专著。文人画竹在唐代日趋成熟,宋代以后形成名派,清代郑板桥集古今画竹之大成,流传后世。从唐太宗起,以后历代咏竹名家有:唐代的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李贺、李商隐、刘禹锡、薛涛(女);宋代的苏轼、陆游、王安石、范成大、朱淑贞(女);元代的赵孟斧;明代的唐伯虎; 清代的郑板桥;现代的方志敏、董必武、叶剑英、陈毅、王济夫及诸如多文人等均写了不少的咏竹诗文(见《竹诗词三百首》)。
中国改革开放以来,竹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。首先是竹子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成为保护生态的重要内容,全国命名了浙江安吉、江西崇义、福建建欧等10个“竹子之乡”;第二是竹编、竹雕、竹建材等艺术产业,也成为民间一大艺术特色,其产品远销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,精档艺术品也成为国之瑰宝,如四川青神的竹编“百帝图”、“颂伟人”、“百仙图”、“竹编艺术巨龙”均获国家和国际博览会金奖,青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“中国竹编之乡”;第三是竹文化也成为当今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,形成了独特的“中国竹文化艺术节”。1996年在江西吉安举办第一届,1999年在湖南溢阳举办了第二届。2001年,四川省长宁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。以竹为内容的音乐、舞蹈、电视专题片、文艺作品丰富多彩。如成都市创作的舞蹈《竹雨沙沙》获2000年四川舞蹈大赛的金奖。洪源的《竹》(电视专题片解说词),把竹与人类自然的关系写得淋漓致尽,《郑板桥与竹》、《苏东坡与竹》、《朱老总(朱德)细说竹子精神》、《管竹仙画竹斗慈禧》、《竹歌》等一大批文艺作品,陶冶着人们的情操。以《中国竹艺城》、长宁竹海为代表的竹艺旅游景点,正以自己的魅力吸引着广大旅游者……竹文化在华夏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,并将辉宏于未来。